赚钱 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迎来首次修订。 日前,证监会就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简称《指引》)作出修订,将科创属性评价指标由原来的“3+5”变为“4+5”,旨在“培育出更多具有硬科技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企业”。 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李维友表示,证监会将对科创板企业按照支持类、限制类、禁止类进行分类处理,对于金融科技、模式创新等类型的企业,将根据企业科创属性情况从严把关,限制在科创板上市;对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将禁止在科创板上市。 聚焦支持“硬科技” “修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是科创板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李维友表示,完善科创板制度的在于紧紧围绕“培育出更多具有硬科技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企业”,这是检验科创板是否成功的一个首要标准。 2020年3月,证监会在总结前期审核经验、注册实践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论证,出台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明确了“3+5”的评价指标体系。 李维友表示,从近一年来制度运行效果看,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推出,增强了审核标准、注册标准的客观性、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为科创板聚集优质科创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已经超过250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领域的一批高科技企业先后登陆科创板,其中还包括18家未盈利企业、3家红筹企业,2家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科创板“硬科技”的成色和市场包容性逐步显现。 此次《指引》修改完善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是聚焦支持“硬科技”的核心目标,突出实质重于形式,实行分类处理和负面清单管理,进一步丰富科创属性评价指标,并强化综合研判,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强化制度规则、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从源头上提高科创板上市公司质量。 “3+5”变“4+5” 《指引》是科创板一项重要的制度调整,既涉及对《指引》作出修改完善,也涉及交易所相关审核规则的修改。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新增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的常规指标,充分体现科技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修改后将形成“4+5”的科创属性评价指标。将科创板“3+5”的评价体系完善为“4+5”意在进一步强化科创板姓“科”的定位,丰富科创属性的判断维度,充分体现科技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二是按照支持类、限制类、禁止类界定科创板行业领域,对不同企业进行分类处理,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包括:积极支持新一代信息系统、高端装备等6大行业领域的“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对于金融科技、模式创新等类型的企业,根据企业科创属性情况从严把关、限制在科创板上市;对于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禁止在科创板上市。 三是在科技咨询委工作规则中,完善专家库和征求意见制度。此修订意在充分发挥交易所科技咨询委的作用,完善委员构成和工作机制,增加科技管理、产业规划、科学研究等相关领域的委员数量,形成监管合力。 四是交易所在发行上市审核中,将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重点关注发行人的自我评估是否客观,保荐机构对科创属性的核查把关是否充分,并作出综合判断。科创板“硬科技”评价将将突出定性和定量综合研判,严防研发投入注水、突击购买专利、夸大科技技术标准和科创技术水准、行业分类不准确的等情形,压实保荐机构责任,证监会也将强化对科创评价标准相关规则执行的监督检查。 “新增指标充分重视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使指标体系更科学和完善了。”海通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许灿称。 国泰君安投行事业部执行委员会委员许业荣表示,目前科创板申报和在审企业中,部分企业研发费用指标刚刚过线,而研发人员数量与研发投入、收入规模相比差距较大,此次科创属性新政从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上进一步统一量化标准,进一步夯实科创企业的“硬科技”实力客观判断标准。 市场的另一大关注点在于,此次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修改,按照支持类、限制类、禁止类分类界定科创板行业领域,建立了负面清单制度,即: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禁止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这更是表明一种态度,是对科创板定位的一种强调,有较强烈的政策导向意味。”许灿同时对如何理解“限制”的界限进行分析称,限制不等于禁止,这个界限需要综合把握,要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否突出,是否紧密围绕国家战略确定的科技发展方向,而且还要看具有“硬科技”特色的业务在企业收入中的比重等。 在许业荣看来,负面清单制度首先体现突出性,优先鼓励对相关核心行业领域的“硬科技”企业予以全力支持;其次体现倾向性,在负面清单中的、明显不符合推荐方向的,严格禁止;最后,对金融科技、模式创业等深度融合企业,一方面虽然需要产业升级方面的支持,但还是需要从严把关限制,紧盯入口端。 此次《指引》修订后,不少披着科技“外衣”的金融公司,将被科创板拒之门外。 有分析师表示,在目前的架构下,金融科技公司仍可申请在深圳创业板上市,而深圳创业板对技术的要求比科创板低。科创板的主要目标是吸引生产半导体、生物技术或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的大型中国公司。 科创板迎来撤回潮 从2020年12月开始,科创板开启了一轮IPO大撤退。 2020年12月,共有15家公司取消科创板IPO计划,是11月的近四倍。今年以来,科创板IPO终止审核家数增至35家——4月的前三个交易日,即有3家企业科创板IPO终止审核,其中包含京东数科这家备受关注的独角兽企业。 科创板IPO的大撤退,与近期监管动态不无关系。 今年1月29日,证监会出台《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除了对现场检查适用范围、检查对象、检查程序、监督管理措施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以外,提出在检查对象自收到书面通知后十个工作日内撤回首发申请的,原则上不再对该企业实施现场检查。 这也使得许多申报材料存在瑕疵的企业在被抽选后选择撤回。 随后,证监会快速发布了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抽签情况,共有20家企业“中签”,其中16家企业已主动撤回申报材料,撤回比例高达8成。而其中有9家申报科创板公司“中签”,7家公司在抽查后主动撤回了申报材料。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所指出,“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看,并不是说这些企业问题有多大,更不是因为做假账撤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 易会满表态,将对“带病闯关”的企业严肃处理,对执业质量不高的保荐机构,也将采取针对性措施。 另有部分申报企业撤回申请是由于定位不清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问题。 天风证券认为,很多撤单企业并非是基本面有问题,更多的是保荐机构的执业质量问题。因此,在根据近期监管的要求完善相关问题后,后续仍有很多优秀标的等待申报,科创板大概率将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IPO。 (文章来源:城市金融报)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喜得可贸易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