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美国宣布年内撤军阿富汗,将集中精力处理其他“海外优先事项”——尤以遏制中国为重心。本文通过对美国“帝国属性”的深度历史分析,为理解美国内外政策转变提供了全景视角。 作者从哈佛学者尼尔·弗格森2003年对美国提出的“以英为师”论谈起,指出该论调的重大局限性:它未能看到,美国不仅有充足的“领土型帝国”经验,还发展出更高级且隐蔽的“非正式帝国”形态。这种“非正式帝国”以强大军力为威慑,美元霸权为基础,以形式平等的合约为手段,实现了比“领土型帝国”更为“俭省”的治理。 同时,基于霍布森1902年《帝国主义》一书的问题意识,作者指出,美国版帝国形态的运作成本和收益,在其核心“本部”(即美国本土)的分摊是高度不均的:一些产业、区域、人群获得较多利益,另一些则感受到强烈的“剥夺感”。于是,帝国“本部”制造业的衰败,成为帝国全球扩张的一个结果;而要“振兴”美国本土制造业,又势必影响其帝国式的全球霸权。特朗普政权将美国内部“剥夺感”归咎于美国与外国的冲突,对美国“全球帝国”模式做出重大修正,试图振兴帝国“本部”制造业,但困难重重。美国的“否决政治”也很难支撑美国做出重大战略调整,来改变当前利益分配格局。受制于此,拜登政权对外也只能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帝国模式”和“特朗普式激进修正”之间来回摇摆。作者延续了霍布森的问题意识,但反对霍布森认为“帝国主义的问题可以通过内部政策调整得以解决”的观点,从而指向了列宁的思考方向。 BitMax https://www.btchangqing.cn/bitmax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喜得可贸易网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