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喜得可贸易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喜得可贸易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喜得可贸易网公众号

喜得可贸易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红色丹青绘就长征记忆 哈达铺以墙为卷续写文旅新篇

2025-11-24 发布于 喜得可贸易网

  盛夏时节,走进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一条条青石板路串联起白墙黛瓦的古镇街巷,一面面斑驳老墙被鲜艳的墙体彩绘点亮——红军战士与百姓挑担送粮的温情场景、高举红旗行进在山径的铿锵队列、“我在哈达铺,追寻红色足迹”的打卡墙……,今年5月前后,随着10余幅大型红色主题墙体彩绘在红军街、长征村、哈达铺火车站周边墙面落成,这座被称为“长征加油站”的红色小镇,正以墙为卷、以笔为墨,将80余年前那段峥嵘岁月“刻”进当代人的记忆,也为自己的红色文旅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面墙,藏着一部浓缩的长征史

  哈达铺的红色基因,深植于历史的厚重土壤。1935年9月,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哈达铺。这个位于岷山与秦岭交汇处的陇南小镇,因商贾云集、粮草丰足,成为红军长征途中至关重要的“补给站”与“转折点”。毛泽东同志在此主持召开“哈达铺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到陕北去”的战略目标,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

  “这些彩绘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把哈达铺的红色记忆‘可视化’。”哈达铺镇文化站负责人介绍,此次创作的彩绘内容均取材于真实历史场景:有的还原红军战士向百姓借粮、与老乡围坐拉家常的温情瞬间,有的再现红军队伍翻山越岭、高举红旗向陕北挺进的豪迈,还有的聚焦女红军与当地群众握手言欢的细节。“每一笔都在讲述‘军民鱼水情’的故事,这是哈达铺最珍贵的红色遗产。”

  一条街,串起古今交融的文旅景象

  从火车站对面的“万里长征路 福地哈达铺”巨型标语墙,到街角“哈达铺人民公社”的怀旧3D彩绘互动打卡墙,再到火车站一侧墙面红军战士行走在老街道的壁画,此次彩绘覆盖了哈达铺核心文旅区域,形成一条“可看、可感、可学”的红色文化长廊。

  “过去游客来哈达铺,主要看纪念馆、听讲解;现在彩绘成了‘流动的讲解员’。暑假以来,不少家庭游客会带着孩子沿着彩绘墙“打卡”,边看边问“红军为什么来这里”“他们和老百姓怎么相处”。“有幅画里红军帮老乡挑水,孩子看了说‘我也要像红军一样帮助别人’,这样的教育比书本更生动。”

  值得注意的是,彩绘创作既注重历史真实性,也融入当代生活元素。 “我们想传递的是:红色历史从未远去,它就在当下的生活中延续。”甘肃卓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墙体彩绘设计团队负责人说。

  一座镇,书写红色文旅的“哈达铺答卷”

  近年来,哈达铺镇以“红色文化+乡村旅游”为抓手,全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圣地”。

  “墙体彩绘是低成本、高传播的红色文化载体。”此次墙体彩绘项目不仅提升了古镇颜值,更通过“艺术+历史”的方式,让红色文化从“静态展陈”转向“动态浸润”。

  从斑驳老墙到红色画卷,从历史记忆到文旅动能,哈达铺正以墙为媒,让长征精神“活”起来、“火”起来。正如那面写着“我在哈达铺,追寻红色足迹”的彩绘打卡墙所昭示的——这里的每一笔色彩,都是对历史的致敬;每一次驻足,都是对未来的承诺。

  正如当地老人所说:“这些画不是画在墙上,是画在我们心里。”当红色文化真正融入生活,哈达铺的“长征路”,必将越走越宽。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喜得可贸易网
    1970-01-01
  • 喜得可贸易网
    1970-01-01
  • 喜得可贸易网
    1970-01-01
  • 喜得可贸易网
    1970-01-01
  • 喜得可贸易网
    1970-01-01
  • 喜得可贸易网
    1970-01-01
喜得可贸易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喜得可贸易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喜得可贸易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喜得可贸易网 X1.0@ 2015-2020